史宬

拼音
shǐ chéng
注音
ㄕˇ ㄔㄥˊ

“史宬”基本解释

1.即皇史宬。古代的档案馆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。

“史宬”百科

百度百科

史宬

  • 史宬
  • 即皇史宬。古代的档案馆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。 清 顾炎武 《答汤荆岘书》:“今史宬所存,及士大夫家讳实录之名,而改为《圣政记》者,皆三修之本也。” 清 冯桂芬 《祭蒲城相国文》:“载在史宬,铭之竹帛。”蔡东藩 《清史演义·自序》:“成书四册,凡百回,都五六十万言,非敢妄拟史宬,以之供普通社会之眼光,或亦国家思想之一助云尔。”详“皇史宬”。
  • “史宬”造句

    1.主要建筑有皇史宬门、正殿、东西配殿、御碑亭等,四周围以朱墙。

    2.本报讯6月20日上午9时,市档案学会理事、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李松龄将为市民讲述《石室金匮皇史宬:明清皇家档案库》。

    “史宬”分词解释

    基本字义● 史shǐ ㄕ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,亦指记述、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:历~。通~。断代~。近代~。世界~。文学~。~诗。?

    详情

    基本字义● 宬chéng ㄔㄥˊ ◎ 古代的藏书室:皇史~(中国明、清两代皇家收藏历代帝王实录的地方)。 英语

    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