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禅碑

拼音
shòu shàn bēi
注音
ㄕㄡˋ ㄕㄢˋ ㄅㄟ

“受禅碑”基本解释

解释

  • 碑名。
  • “受禅碑”百科

    百度百科

    受禅碑

  • 《受禅碑》位于河南省临颍县繁城镇境内的受禅台前,与《上尊号碑》东西并列,此碑居西。碑为三国魏黄初元年(220年)所立。高3.22米、宽1.02米、厚0.28米,有穿。额题篆书阳文“受禅表”三字。碑文隶书22行,行49字,无撰书人姓名。世传多为梁鹄书或钟繇书,而清·缪荃荪和康有为则以为卫觊所书。碑文详记了黄初元年(220年)冬十月二十九日汉献帝在受禅台上将帝位禅让于曹丕的经过,现有许多字漶漫,但据前人所录碑文尚可全读。《水经注·颍水》最早著录此碑。2001年6月25日,受禅碑作为三国时期文物,与受禅台一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。
  • “受禅碑”分词解释

    ● 受shòu ㄕㄡˋ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:接~。感~。~精。~权。~托。~降。~益。~业(①跟随老师学习;②学生对老师自称)。?

    详情

    基本字义● 禅(禪)chán ㄔㄢˊ佛教指静思:坐~。参(cān)~。~心。~机(佛教禅宗启发门徒悟道时使用的隐语、比喻以及带有暗示性的动作

    详情

    基本字义● 碑bēi ㄅㄟˉ  ◎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、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:石~。丰~。墓~。口~。~文。~碣。~刻(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)。?

    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