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斧

拼音
táng fǔ
注音
ㄊㄤˊ ㄈㄨˇ

“螳斧”基本解释

1.亦作"螗斧"。
2.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﹐因谓之螳斧。亦比喻脆弱的武装。

“螳斧”百科

百度百科

螳斧

  • 词语释义
  • 亦作“螗斧”。 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,因谓之螳斧。亦比喻脆弱的武装。
  • 宋 梅尧臣 《秋日咏蝉》:“虚腹曾何竟,常忧螗斧侵。” 宋 李觏 《蝉》诗:“螳斧不劳阴致害,貂冠犹可共传名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回:“四围礮火,中天掣 列缺 之鞭;一片刀光,半夜射 望诸 之魄。蝟蜂立折,螳斧徒劳。”
  • “螳斧”分词解释

    基本字义● 螳táng ㄊㄤˊ ◎ 〔~螂〕昆虫,全身绿色或土黄色,头呈三角形,前脚呈镰刀状。捕食害虫,对农业有益,如“~~捕蝉,黄雀在后”。俗称“刀

    详情

    基本字义● 斧fǔ ㄈㄨˇ砍东西用的工具,多用来砍木头。古代亦用来作兵器:~子。~头。~钺。~柯(a.斧子的柄;b.喻政权、权柄)。用斧?

    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