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石

拼音
táo huā shí
注音
ㄊㄠˊ ㄏㄨㄚ ㄕˊ

“桃花石”基本解释

1.石名。以石色粉红而得名。
2.公元十三世纪初中亚人对中国人的称谓。

“桃花石”百科

百度百科

桃花石 (可观赏变质岩)

  • 桃花石,又名桃花玉、桃花玉石,产于湖南省慈利县、桃源县,以及澳大利亚。桃花石分布于奥陶系地层,是一种变质岩,含有方解石、云母、石英等硅酸盐类的复合型矿物,成分复杂,品种较多,区别较大。多通体呈浅红色泽,石上布满桃花状斑点,花朵以红色为主,偶有绿色。罕有通体呈粉红色者,价格昂贵,可以作为摆件观赏。颜色来源于其含有多种稀有重金属成分,有一定的收藏价值。此外,学术界认为,“桃花石”是中国的一种故称。
  • “桃花石”分词解释

    ● 桃 táo ㄊㄠˊ 落叶小乔木,品种很多,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有短绒毛,味甜,有大核,核仁可入药:~儿。~李(喻所教的学生)。~李不言,下自成?

    详情

    ● 花huā ㄏㄨㄚ 植物的繁殖器官,典型的由“花托”、“花萼”、“花冠”、“雌蕊群&rdqu

    详情

    ● 石shí ㄕˊ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:~破天惊(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)。 指石刻:金~。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:药~。药~之言(喻规劝别人的话)。

    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