夔鼓

拼音
kuí gǔ
注音
ㄎㄨㄟˊ ㄍㄨˇ

“夔鼓”基本解释

1.《山海经.大荒东经》:"﹝流波山﹞其上有兽……其名曰夔。黄帝得之,以其皮为鼓,橛以雷兽之骨,声闻五百里,以威天下。"后因以"夔鼓"作为战鼓的美称。

“夔鼓”百科

百度百科

夔鼓

  • 夔鼓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kuí gǔ,是指战鼓。
  • “夔鼓”造句

    1.黄帝又抓了另外一个珍稀动物“雷兽”,拿雷兽的大腿骨,做了鼓捶,在夔鼓上一敲,声闻五百里。

    “夔鼓”分词解释

    基本字义● 夔kuí ㄎㄨㄟˊ〔~~〕敬谨恐惧的样子。〔~立〕肃立。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。 英语 on

    详情

    ● 鼓 gǔ ㄍㄨˇ 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~乐(yuè)。~角(jiǎo)。大~。 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~。石?

    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