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繻关

拼音
qì xū guān
注音
ㄑㄧˋ ㄒㄩ ㄍㄨㄢ

“弃繻关”基本解释

解释 1.汉终军入潼关,弃繻,后因以"弃繻关"指潼关。

“弃繻关”百科

百度百科

弃繻关

  • qì xū guān ㄑㄧˋ ㄒㄩ ㄍㄨㄢ
  • 弃繻关(弃繻关)
  • 汉 终军 入 潼关 ,弃繻,后因以“弃繻关”指 潼关 。 宋 司马光 《送何济川知汉州》诗之一:“复寻题柱迹,重过弃繻关。” 清 赵翼 《卢抱经作重逢入泮诗纪事敬贺四律》之二:“尚有昔年题字柱,便当古迹弃繻关。”参见“ 弃繻 ”。
  • “弃繻关”分词解释

    基本字义 ● 弃 qì ㄑㄧˋ 舍去,扔掉:抛~。遗~。~权。~市(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,并将尸体暴露街头)。~世(超出世俗或指去世?

    详情

    基本字义● 繻rú ㄖㄨˊ 又 xū ㄒㄩˉ彩色的缯。色。细密的缯。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:“军从济南当诣博士,步入关,关吏予军~。”

    详情

    ● 关 (關) guān ㄍㄨㄢˉ 闭,合拢:~门。~闭。~张。~停并转(zhǎn)。 拘禁:~押。~禁。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?

    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