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繻者

拼音
qì xū zhě
注音
ㄑㄧˋ ㄒㄩ ㄓㄜˇ

“弃繻者”基本解释

解释 1.弃繻生。

“弃繻者”百科

百度百科

弃繻者

  • qì xū zhě ㄑㄧˋ ㄒㄩ ㄓㄜˇ
  • 弃繻者(弃繻者) 
  • 弃繻生。 明 李梦阳 《潼关》诗:“满眼非无弃繻者,寄言军吏莫嗔颜。” 明 谢榛 《榆河晓发》诗:“征尘何日静,古戍几人闲?忽忆弃繻者,空惭旅鬓斑。”
  • “弃繻者”分词解释

    基本字义 ● 弃 qì ㄑㄧˋ 舍去,扔掉:抛~。遗~。~权。~市(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,并将尸体暴露街头)。~世(超出世俗或指去世?

    详情

    基本字义● 繻rú ㄖㄨˊ 又 xū ㄒㄩˉ彩色的缯。色。细密的缯。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:“军从济南当诣博士,步入关,关吏予军~。”

    详情

    ● 者 zhě ㄓㄜˇ 用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数词、词组后,并与其相结合,指人、指事、指物、指时等:读~。作~。二~必居其一。来~。 助

    详情